中超看似有钱却亏损近40亿!天价外援背后账本堪忧?

作者:24直播网 发表时间:2025年09月24日 20:10 分享

上港的6000万欧元先生奥斯卡。

中超,看起来很有钱。中超,其实也很缺钱。

十二月中旬五日落下帷幕的中国足协关于财政风险防控的国际性会议中,足协的财务顾问机构商普华永道揭露了二零一六年度中超联赛各参赛球会的部分经营收入与支出状况。

统计资料表明:2016年赛季,中超联赛的各支俱乐部整体营收为70.82亿元,整体支出高达110.14亿元,所有俱乐部合计亏损几乎达到了40亿元。

我们提及众多高价外援的称谓,目睹中超机构大把花钱的景象,然而其背后却是一连串亏损累累的记录。

我们或许需要静下心来思考,究竟如何才能使我们的联赛实现盈利。

恒大全年的收入为5.61亿元,依旧是中超收入最高的俱乐部。

“贫富差距”高达50倍

依据统计,2016年赛季,中超各俱乐部总营收达70.82亿元,其平均营收为4.43亿元。

普华永道另外指出,2016年赛季期间,中超联赛中收入最高的俱乐部,其收入规模是收入最低俱乐部规模的五十倍。根据2016年恒大俱乐部的年度报告显示,该俱乐部全年所获收入达到5.61亿元,为中超联赛中收入最高的俱乐部之一。

这也就意味着,中超最少俱乐部的收入仅为一千万元量级左右。

中超各队的资金来源差异显著,整体联赛成员的经济状况极不平均,收入分配格局失衡。

2016年期间,中超各队的商业合作营收占了整体营收的百分之六十四,其余收入来源中,赛事收入仅占百分之十四,球员转会所得为百分之十一,政府提供的支持为百分之六,单场赛事门票收入则只占百分之三。

中超俱乐部盈利_中超俱乐部财务状况_中超俱乐部收入支出分析

高投入,“升班马”权健在中超首个赛季就进军亚冠。

去除球员买卖之后,商业广告收入占了中超俱乐部总进项的百分之七十。相比之下,日本J联赛的商业广告占比为四成七,而商业化运作更完备的德甲和法甲,这一比例则分别只有两成八和两成二。

中国新闻社明确指出,现阶段中国足球俱乐部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常规的商业合作,缺乏对观赛门票及相关衍生品的开发,暴露出商业运作方式过于单一的情况。

实际上,中超俱乐部在商业资金来源的合理性方面,远远落后于国际上的先进标准,87.5%的中超俱乐部仅有一个核心出资方,这个出资方就是俱乐部的根本,而在英超,大约一半的俱乐部拥有多个核心出资方

即便是中超商业运作最为成熟的俱乐部,同样受困于联赛收入来源过于单调的困境。

据恒大披露的2016年财务报告,其广告营收的比例已超出百分之七十。该队全年主场比赛几乎场场爆满,仅门票一项就获取了4700万元人民币,如此丰厚的商业合作,又怎能与那些观众寥寥的小型联赛相比较呢?

“野兽”特维斯天价加盟申花,表现却堪称灾难。

中超最贵的是“人头费”

2016年中超各队整体花费达110.14亿元,单个队伍平均开销约6.88亿元,开销最大的团队与最少的有38倍差距。其中,薪资支出占全部费用的比例高达67%,是各项开支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

中超俱乐部员工开支在总收入中的比例高达百分之六十八,相比之下,日本J联赛此项指标为四十五个百分点,英格兰超级联赛为五十八个百分点,法国甲级联赛为五十六个百分点,德国甲级联赛为四十二个百分点,这些数值都明显低于中超的相应比例。

职业化程度持续加深的中超联赛,使得竞争愈发白热化,同时各俱乐部也承受着越来越大的负担。

2015赛季之后,中超各俱乐部开支显著提升,仅用一年时间,整体花费便大幅增长,从3.87亿元增长至6.88亿元,涨幅高达78%。其中,俱乐部人员开销也大幅增加,从2.16亿元增长至4.64亿元,增幅达到了惊人的118%。

其实早在2015年恒大的年度报告里,俱乐部就特别指出了球员和教练团队薪资以及转会开销不断上升所带来的负担。

中超俱乐部盈利_中超俱乐部收入支出分析_中超俱乐部财务状况

据恒大2016年的年度报告披露,仅在球员引进方面,俱乐部在该年度的投入就达到了5.25亿元。

但是参照2016年赛季的引援活动,中超存在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那就是各家俱乐部在转会方面的总开销里,百分之七十八都花在了引进外籍选手上,百分之二十二则用于国内球员的转会,然而转会带来的总收入却完全相反,卖出本土球员贡献了百分之八十一的总额,而外籍选手的销售收入仅占百分之十九。

投入巨资引进知名外援,国内球员转会费用持续攀升,这也被众多俱乐部当作平衡财务状况的一种方式。

而与“参赛注册费”的显著上涨形成对比,这些年大力倡导的青年队投入,在2016赛季仅占中超各俱乐部总开销的百分之五。

去年全年,中超各队的青年训练投入从0.19亿元提升至0.32亿元,增长幅度达到68%,这个比例相当突出,然而与周边及更成熟的五大联赛相比较,目前这个水平仍显不足。

中超俱乐部收入支出分析_中超俱乐部财务状况_中超俱乐部盈利

斯托伊科维奇执掌富力期间,仅投入三十个亿,就打出了赏心悦目的球风。

只亏40亿元,数据准确吗?

根据普华永道披露的信息,2016年赛季,中超总收入达70.82亿元,总成本却高达110.14亿元,两者相抵最终亏损39.32亿元。

对于足协官方给出的数据,一部分业内人士和网友表示怀疑。

2016年期间,依据中超方面的表述,权健与华夏幸福在该赛季的资本投入总计达到30亿元,而中超自身的开支仅为3亿元。

那么疑问出现了,假如某个俱乐部仅花费30亿元,而像北京国安这样的普通俱乐部也有5亿元的资金投入,以此计算,中超16支球队合计亏损并未达到40亿元,这个数据是否显得过于乐观了呢?

且不说数据如何统计,但这就是近年来中超各俱乐部亏损的缩影。

多数俱乐部经营亏损,但经营足球并非以赚钱为主要目的。这位中超俱乐部负责人言语间透露出,他们财力雄厚,不在乎金钱得失。

即便在那种挥金如土的气派之下,中超亏损的状况却愈发严重。

不过在2017赛季联赛开始前,中国足协终于踩了次刹车。

新实施的球员引进政策规定,当俱乐部出现经营亏损时,若引进球员的花费超过特定标准——外籍球员单人次超过四千五百万,国内球员单人次超过二千——就必须按同等数额向中国足球发展基金划拨资金。这项规定出台后,中超夏季转会市场上立刻变得冷清。

与此前赛季中超16家俱乐部在夏季转会市场上总计花费突破一亿欧元,以及年初联赛引援环节消耗的近四亿欧元相比较,当前这个数额在“金元时代”的中超显得颇为不同寻常。

依照足协新规,职业俱乐部每年的青少年培养投入,需达到全年总花费的五分之一以上,此举有助于确保U23政策的落实,也为未来U21政策的推行提供了支撑。

中超俱乐部盈利_中超俱乐部收入支出分析_中超俱乐部财务状况

中超新政下,权健引入外援莫德斯特(右)采取了先租后买。

中国足球不能被钱烧死

有人戏称,在中国足球“深不见底”的时期,中超俱乐部大多都会投入资金,然而在获取收益方面,却远远未能达到世界水准。

2015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恒大那年的花费大约是一亿三千万元,相当于曼联支出的百分之三十六,然而其收益却只有曼联的九分之一。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实施转会管控的新规,体奥动力削减了原定五年内八十亿人民币的赛事版权支出……当管理机构与行业内部都着手控制开支后,想要进一步限制投资规模,各职业俱乐部方面也必须做出调整。

最近,中超联赛刚刚落下帷幕,北京国安队便在中超所有俱乐部中率先举办了招商宣传活动,其胸前广告的标价高达一亿元,这一金额刷新了中超的相关纪录。

无论最后竞标价格怎样,在众多资金参与的中超联赛里,这种主动获取收益的做法,确实非常符合这个赛事的发展方向。

据透露,可能在接下来的数个赛季里,足协计划对运动员的报酬加以调控,同时将施行资金监督措施和相关准入规范。

当资本变得冷静,中超或许会借鉴日韩及欧洲联赛的做法,针对财政状况不佳的俱乐部,将不予批准其加入,以此从根基上杜绝资金过度投入的问题,这一思路也获得了中国足协常务副主席张剑的支持。

中国职业联赛目前非常活跃,但过去也曾经历过非常艰难的阶段,因此中国足球既不会被经济问题压垮,也不会因资金过度而迷失方向。

标签: 中超俱乐部盈利  

热门搜索